聯(lián)系人:李養(yǎng)坤
手 機:13963727872
電 話:13963715833
電 郵:sdzdsc@126.com
Q Q:1586247999
地 址:山東省濟寧市嘉祥縣開發(fā)區(qū)石雕藝術(shù)城
中國的石牌坊的雕刻,幾乎包括了所有傳統(tǒng)的石雕技法。“剔地起突、壓地隱起、減地平級、素平”是宋代李誡《營造法式》中介紹的四種雕刻手法,在徽州石雕牌坊中也都能看到。“剔地起突”,亦稱“剔空雕”,也就是現(xiàn)代所說的高浮雕或突雕,這是主題裝飾在石牌坊、石牌樓的立柱、額坊等構(gòu)件表面突起較高、層次較多、起伏較大的一種雕刻技法。
由于石牌坊高浮雕高高突于石面,清晰明朗,很富有立體感,因此所雕刻的各種動植物形象也就生動傳神,具有較強藝術(shù)感染力。“壓地隱起”,就是現(xiàn)在所說的淺浮雕,這種雕刻技法所雕的圖案也是凸起于石面,但起伏的高度不如高浮雕,高浮雕凸起最少三五厘米,及至幾十余厘米,而淺浮雕起伏的高度一般只有一至二厘米之間,其凹下去的“地”大體是在一個平面上。無論裝飾面的形狀如何,裝飾面是平面也好是弧面也好,雕刻的各部位的高點基本上都是在同一表面上,如果雕刻面帶有邊框,這時雕刻面上各部分的高點,一般都不超過邊框平面的高度,這種雕刻技法多用于牌坊的額坊、立柱或雀替上的動植物雕刻,由于其可以相互重疊穿插,所以具有一定的深度感。
就是現(xiàn)在所說的平浮雕,“減地”就是將浮刻花紋以外的“地”鑿去薄薄的一層,“平級”就是鏟平。這種雕刻技法所雕刻的凸起的圖案和雕刻面所在的凹下去的“地”都是平的,所以也被成為“平雕”。村莊一門石牌坊社區(qū)牌坊運用平浮雕比較多。
大家都各自在各自的同一平面上,也就使得雕刻主題在“地”上形成的陰影整齊并且有規(guī)律,反襯出雕刻主題棱角清晰,外輪廓就像剪影一樣,故也稱“剪影式浮雕”。這種雕刻技法主要用于牌坊的柱坊交接處,或者主題花紋的邊飾,多作米字紋、回字紋、曲折紋、席紋等幾何圖案以及緩帶狀、纏枝花狀、團花狀等圖案。
就是現(xiàn)在所說的陰線刻,這種雕刻技法風(fēng)格俊秀細膩,線條流暢圓和,既可用于雕刻寫實的花紋圖飾,也可用于雕刻寫意的花紋圖飾,多用于石質(zhì)較好的石坊上,這種雕刻技法雕刻出的圖案花紋主要用于主題雕刻以外的“空地”上,位于次要位置,主要起襯托紋飾的作用。陰線刻雕刻增加了整個雕刻的層次感,使得牌坊更富有美感,更加經(jīng)久耐看。
除了上述的幾種雕刻手法外,在嘉祥石雕廠牌坊的雕刻藝術(shù)中,我們還可以見到整雕和透雕的雕刻手法。
石牌坊整雕,也叫“圓雕”、“實體雕”,是一種單體造型,就是將實體前前后后、左左右右、上上下下等各方面全都雕刻出來,成為一個整體造型,而不依靠任何背景。牌坊立柱柱根上的蹲獅,立柱柱頂及檐脊上的立獸等,都是屬于這種雕刻手法。
石牌坊透雕,也叫“鏤空雕”、“玲瓏雕”,這種雕刻技法具有兩面或懸空起來的表現(xiàn)能力,它將雕刻材料雕透、鏤空,從而使得所雕刻的石牌坊浮雕動植物圖案具有立體感和真實感,形象空靈剔透、生動鮮明。
本文版權(quán):正點石雕(http://www.booksamvad.com)
版權(quán)所有。轉(zhuǎn)載時必須以鏈接形式注明作者和原始出處及本聲明。